【黄侃】你真心推广白话文,名字就不该叫胡适,要叫“往哪里去”

【黄侃】你真心推广白话文,名字就不该叫胡适,要叫“往哪里去”


黄侃

“小学”二字现在专指初级教育的学校;而在过去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里,读书的第一步是先认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而后学会使用;入门阶段,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称“小学”。对应地,“大学”是指对于经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学习。

近代有一人与章太炎并称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也被誉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这个国学大师叫黄侃。黄侃,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青石镇大樟树人,1886年4月3日出生于成都金玉街三道会馆。

黄侃4岁时随父还居原籍;16岁入武昌湖北文普通学堂,同学有宋教仁、董必武等。后因宣传排满思想被开除后,得张之洞资助留学日本。留学期间,结识章太炎的过程颇有趣。

当时章氏住黄侃楼下,开始时两人并不相识。一天晚上,黄侃内急,就在楼板上便溺,结果滴漏到章氏房中。章氏于是仰面大骂,黄侃年轻气盛、当然也“当仁不让”;后来就发展到双方互通姓名,却发现彼此都熟知对方大名。

当时,章太炎任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总编辑,其文章,文辞渊雅、立论以经史为根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留学生中很受欢迎。黄侃经常看《民报》,对章文极为钦佩。太炎先生也看过黄侃写的文章,同样大加赞赏;两人因为一泡尿相识后,黄侃不断为《民报》撰稿。

黄侃本来自认国学根底丰富,和章氏熟知后,始知太炎先生之学问渊博,非己所及,此后便折节师事之,成为太炎先生排名第一的大弟子。

辛亥革命中、黄侃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革命先锋。辛亥革命前夕,黄侃回国后奔走江湖,宣讲民族大义,组建革命组织“文学社”,并发行《大江报》。1911年7月26日,黄侃在《大江报》上发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大乱”的意思即是“革命”。


幼年黄侃与父亲黄云鹄


黄侃(左)与好友徐恕

在后来的辛亥革命之“武昌首义”中,武汉新军是主力,第8镇和第27混成协共有兵员15000人、其中5000人都是“文学社”的成员。一般认为,黄侃的前述短文即是武昌首义的动员令。

辛亥革命对黄侃的影响非常大,也是其人生的转折点;“二次革命”失败后,黄侃弃政从文,埋头国学。1914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他进入北大国文系授课,并由此得以结识刘师培先生,磕头拜师、成为其关门弟子。

章太炎、刘师培、黄侃三人因行为出格,举止常令人瞠目,故在民国学人中有“疯子”的称呼。在北大期间,黄侃也制造了颇多令人拍案称奇的趣闻轶事。这里单说他和胡适吧。

1919年,胡适海外学成归国,任教北大,因发起新文化运动、而暴得大名,致使黄侃寄以厚望的高足傅斯年倒向了新文学的阵营。因此,传说称黄侃当时每次上课之前,总要先骂一通胡适。

有一次,黄侃当面责难胡适:“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胡适不解其意,究其故。黄说:“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该叫胡适,应称‘往哪里去’才对。”

还有一次是在宴会上,胡适大谈墨学(墨家学说,主要由墨翟提出,内容包括“兼爱”“非攻”“明鬼”等),令黄侃甚为不满,跳起来说:“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账王八蛋!”胡适大窘。黄又接着说:“便是适之的尊翁,也是混账王八!”胡适正欲发作,黄却笑道:“我不过是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子?我不是骂你,聊试之耳。”

黄侃做学问非常严谨,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他善于吟诵诗章,抑扬顿挫,引得学生们会情不自禁地唱和,遂成为北大校园一种流行的调子,被师生们戏称为“黄调”;其弟子则被称为“黄门侍郎”。

黄侃常会在课堂之上公然对学生进行“勒索”。北大教书时,当讲到要紧地方,他有时会突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段古书后面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对不起、专靠北大这几百块薪水,我还不能讲,谁想知道,得另外请我吃馆子。


民国学人中的三个疯子


黄侃

黄侃桃李满天下,范文澜、金毓黻、杨伯峻、龙榆生、陆宗达、殷孟伦、程千帆、潘重规、徐复等著名学者,皆为其门生。哲学门就读的冯友兰也曾来旁听过他授课。

1919年,因与胡适等人不谐,他转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后出任国立武昌大学(武汉大学)校务维持会主任(相当于校长);而后,又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

1921年7月,董必武请黄侃帮忙在上海给中共一大代表提供住处,黄侃即致函正在上海主持“上海博文女校”的黄绍兰女士。

时值博文女校放假,校内只有校工一人,当时的一大代表十多人,张国焘、包惠僧、周佛海、邓中夏、董必武、陈潭秋、毛先生、何叔衡、王荩美、邓恩铭等10人均住宿于校内,对外称“北京大学师生暑期旅游团”。“中共一大”的预备、开幕,都是在黄绍兰的住处进行的,黄还为他们放哨警戒。

黄绍兰和黄侃是同乡、同族,黄侃还做过其塾师。黄侃放浪形骸,一生结婚九次,其中之一就是黄绍兰。报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说。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回忆黄侃骗婚黄绍兰一事,言其致黄一生流离失所、最终自缢身亡,直斥黄为“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小有才适足以济其奸”。

1935年10月5日,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黄侃因饮酒过度,胃血管破裂,抢救无效于8日去世。

1963年,毛先生写信给黄侃之子黄念田,关心黄侃的遗著出版情况;其家人当时送了一套黄侃手批的白文《十三经》给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