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次来拉萨, 突然很迷茫, 不知道去哪里玩, 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第6次来拉萨, 突然很迷茫, 不知道去哪里玩, 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西藏,许多人热爱的地方,我已经来了近10次,连在拉萨过年的次数,都有3次了。这一次,和我的几位粉丝朋友,一起来到拉萨,准备走阿里大环线,前往珠峰过年。

白天的时候,如往常一样,先打车到布达拉宫一侧的八廓街,可是一下车后,我便迷茫了,看着弥漫着藏香的街道上人山人海的藏族同胞,以及步履匆匆的游客,我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去哪。

不想拍照,也不想逛布达拉宫,太阳晒着人也有些燥热,只是顺着一些不愿意去记住的街道名称闲逛了30分钟,百无聊赖,又打车回到民宿睡觉了。

拉萨那些出名的景点,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色拉寺、南山公园等,自己要么是去过,要么是没有兴趣去,都是一些游客涌动之地。来了这么多次,实在是不想再去凑热闹。

第一次来拉萨的时候,见到布达拉宫,逛了八廓街,看见大昭寺院里朝拜的信徒,内心是说不出的激动,但这么多年,这么多次,来到拉萨,一样的光景,一样的藏装人潮,连阳光的温度都是一模一样,不得不令人深感无力,好像时光并没有流逝,而是永远固定在某一个时刻,你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想给朋友带两袋牦牛肉干都掏不出钱的毛头小子,而拉萨却还是那个拉萨,好像有一种奇特的能力可以让其免受岁月推移的侵蚀。

来到拉萨,便是只想待在民宿,白天在房间里睡觉、听歌、看会书,晚上到了饭点,就去民宿和小伙伴一起做做饭,再随便烤烤火,安静坐一会。以前到拉萨时,还总喜欢和天南地北的陌生驴友一起喝点小酒,探讨接下来的旅程,现在酒也不那么想喝了,觉得矿泉水、热汤也不错。在拉萨青梧民宿的客厅,围炉静坐,就听听从山东、广东、湖南、北京等地到来的朋友们在旁边聊天,遇到好笑的话题,就跟着笑一笑,遇到能聊得上的,就插嘴说上那么一两句,但都是点到为止,不想深究。

好像更想当一名路人、看客,旅途中的故事,听别人讲就好,自己再不愿参与其中,或者准确而言是似乎再没有那么旺盛的精力去参与其中。别人说的那些攻略、线路科普,在夏主编面前也不过是小儿科,但我也是用心听,不去争论,不去评论。别人邀请我去什么拉萨之歌、夜宵之类的,我也是果断拒绝了,可能是心理的年龄到了某个阶段,不想去折腾了,就想待在一个安静舒适点的地方,听人们聊聊天就好,太吵又人杂的地方,我是不喜欢的。

到了晚上11点左右,就乖乖回到自己的房间,半躺在床头,听着歌,更新一下头条,写写最近的旅途见闻、感悟、时事等。

所以,我来到拉萨,任何景点都不逛,就蜗居在民宿,那么和在家里又有什么区别呢?肯定是有区别的,心态不一样,比如我待在家里,到了晚上,我可能就开始玩游戏了,但到了拉萨,我不仅对游戏毫无眷念,甚至更有些厌烦,只是想静下来看会书。

突然我发现,人们喜欢旅游,可能并非喜欢某些旅游地的特定风光,而是向往一种陌生的感觉,又或者不妨将其称之为灵魂对于新鲜事物、自由状态的一种追逐。

都市的人们,向往拉萨的朝圣之旅;而拉萨的人们,则向往成都的天府生活。草原的人们,想去重庆看山城的重峦叠嶂;而重庆的人们,又想去看呼伦贝尔的一望无垠;广东的人们,想来西藏看地球第三极的雪山冰川,而西藏的人们,则想去广东看海。

这就好比,在家里,妻子嫌丈夫不洗澡,丈夫嫌妻子唠叨。但分开不久后,又必然会想念。旅游便是如此一剂良药,离开熟悉的地方后,去陌生的地方吃一些苦,才明白熟悉地方的好,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事。

我想我现在可能不会去很多景区,甚至对许多大江大河的风光都已无感,但我依然会旅游。因为旅游的意义,远非赏景或增长见识这般表象,而是一个人与内心独处的无比珍贵的过程。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真实的自己,出发吧,去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出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