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究竟去哪里了?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究竟去哪里了?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靖难之战,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至建文四年(1402年)期间发生的一场皇位争夺战。建文帝、朱允炆紧逼后,燕王、朱棣、于建文于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随后出兵南下,史称“靖难之战”。此战,朱棣一方几经战斗,全歼孔军主力,终于乘胜进军。四年(1402年)于建文攻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战争持续了四年(1399-1402),建文帝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公元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因此,对于建文帝和朱允炆来说,荆南之战后生死不明,也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如何。那么,问题来了,靖难之战后建文帝和朱允炆去了哪里呢?对此,历史上关于朱允炆的去向存在三种说法。

首先,就第一种说法而言,认为在朱棣大军攻破南京之前,建文帝和朱允炆自焚身亡。对此,《明太宗实录》给出了一个记录:“建文闭宫自焚,只见宫中升起浓烟,派中使前去救救,但已晚。无济于事,我哭诉说,“果然,一定是痴呆了!”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战结束,虽然战争结束了,但与之相关的历史还在发展。大火和建文帝下落不明。因此,就第一个说法而言,无疑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合理猜测。对于建文帝和朱允炆而言,他们在靖难之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允炆逐渐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而燕王·朱棣越战越勇,在此基础上,即使朱允炆不自焚,也很难朱棣给朱允炆留了一条后路。

而且,在朱允炆决定削藩甚至撤藩之后,他和朱棣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也就是说,他陷入了一种生不如死的状态和死亡。朱棣要想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就必须扫除朱允炆的障碍。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朱允炆选择自焚而死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次,就第二种说法而言,认为建文帝与朱允炆出家,即逃入佛门。

,明代内阁主辅张居正曾说:“国史无记载此事,但传言建文入城为靖难之师,即是说起来,他是从中路走出来的,头发剪得一黑,没有人知道。”也就是说,建文帝朱允炆不仅出家了,而且还做到了无人知晓,即无人知道他去了哪一座寺庙。燕军进入南京后,朱允炆放火烧了宫殿,朱允炆本人也失踪了。

3

于是,就像电影《无双》中一样,随着船的爆炸,郭富城和张静初饰演的角色可能已经死了,也可能被爆炸成功逃脱了。因此,朱允炆放火焚烧宫殿,大概是为了掩护自己在混乱中逃走,最后出家为僧;就第三种说法来说,认为朱允炆出海了,所以明朝永乐帝问郑和下海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朱允炆的下落。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次海上航行。第一次远航始于永乐三年(1405),最后一次远航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共七次。在明朝这个历史阶段,顾启元曾援引别人的话,说建文帝流亡海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最后在此基础上,查继佐《罪惟录》、傅维林《明书》以及清朝官方编修《郑和传》、《胡濙传》都收录了这一说法。因此,与前两种说法相比,第三种说法也具有一定的认同度。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朱棣最终成为了明朝皇帝,但朱允炆无论如何都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他的登基是天经地义的。至于朱棣,虽然是朱元璋之子,但登基称帝多少有些不公平。所以,朱棣在成为明朝皇帝之后,显然一直在担心朱允炆的下落,也就是担心。在此基础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自然与建文帝、朱允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很可能还增加了其他新的目标,比如与各地的往来。不过追查建文帝的海外行踪无疑是更合理的猜测。综上所述,您对建文帝和朱允炆的最终去向有何看法?你更同意哪一种说法呢?

文字/感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