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员的地产人,最终去了哪里?

被裁员的地产人,最终去了哪里?

大家好,我建筑设计出身,从业十年,甲乙方经历,被某房企裁员后,说一下自身的思考吧!

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大多是地产黄金时代的尾声入行的,接受过柯布西的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教育,怀抱着大师梦,投入到地产行业。

当时设计的正统是去设计院,土木的正统是去施工单位,因此我们也都错过了地产的第一批管培生机会。但设计院的弊端我们可能更早感受到吧,所以大多数同学都在三五年后转地产。

2021年这种寒冬也不是没有过,15年前后跟现在如出一辙,但是随后浩荡的“棚户改革”和“涨价去库存”,让行业又来了一波疯狂的繁荣。

19年前后,中海的成本控制开始在行业内大受推崇,那时我在龙湖,集团定19年为成本年,项目成本细节抠到线脚的长度造型,而且集团内据传要裁员1/4,当时就觉得山雨欲来,未来的几年可能不太好。

后来有幸与吴亚军总裁在答员工问中交流,她说今年(指19年)很难,但会是未来十年内最好的一年。也许地产无序扩张的时代真的已经结束。

当时闽系、粤系地产依然在大肆扩张,纷纷上千亿,也许是崩盘前最后的疯狂吧,随后就是21年恒大暴雷及一系列公司连锁破产。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同学年前交流的最大议题就降薪裁员,不断地寻找出路,我们这一代没有赶上地产行业的黄金红利,该挨的打却一个不少。

在设计院时总想着做到最好,任劳任怨改图,放弃周末和假期,不是加班就是学习,拿到注册;去地产后设计、工程、成本相爱相杀,自己不懂施工不懂造价,说话没底气,就想着拿出建造师和造价师去DISS他们。

不知道多少技术出身的地产人跟我的想法一样,遇到职业困境,会抱怨行业,但最终都会归咎于自身资历、技术、能力不够强,老实选择灯火通明地加班,青灯古佛地学习。

地产的投拓、营销部门涉及面广,心思活泛,社会关系足,离钱也近,他们转行选择面更广。但是工程、设计、成本这些技术部门,很多人本来就是乙方转到甲方,地产寒冬下能找到什么出路?

就算再回到中建中铁,设计院,造价咨询公司吗,乙方真的是避风港吗,上游都是寒冬,哪有钱付给我们?而乙方同仁呢,在公司做到中层以上能接触到资源的还好,难的是还在一线画图的。

职业发展的焦虑贯穿在近几年的同行交流中,时时刻刻的行业绝望和自我安慰。近几年也规划了几个职业调整方向。经济发展放缓的大时代,想靠一个选择就登上人生巅峰估计很难,只希望能比昨天好一点。

第一是转金融。

做以建筑工程为标的物的reits基金或者相关研究。金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金融行业其实更喜欢工程背景的人,因为更了解行业问题,而金融的标的物就是各行各业。

不知道大家买不买基金,基金经理很少是金融出身的,大部分是计算机、医药等工科出身,最近reits很火,对我们是个机会。但是国家政策大方向是房地产去金融化,所以如果做reits,可以多关注下基建。

第二是转做总包咨询管理。

很多同学有甲乙方经历,懂技术也懂管理,对项目全过程关键点理解清晰。国家强推EPC,施工单位、设计院都做EPC,总承包工程的管理层需要通晓项目各环节。

但是让公司认可得有足够的资历,或者是过硬的项目经历,或者是相关的执业证书。

第三是保持基本工作+副业。

因为工作只是保底,需要在相对轻松的公司,收入可以低些,体制内或国企最好。公务员确实难考,但一些事业单位只要多关注,可以捡漏很多岗位,只是以前黄金白银时代,我们看不上事业单位的收入。而副业可以完全追随风口。

我们转任何行业都有风险,行业发展也有起伏,而且跟建筑相关联的比较好转的行业都不太景气,副业就不受限制,咱们都不想打工了吧,工作后积累了十八般武艺,看看能换多少钱吧。

工作三年以下的同学,我建议不要犹豫,直接转行,行业会有好转,但总体是震荡下行的,在这个行业努力的成果是打折扣的,选对方向和努力本身一样重要。

工作十年以上的同学可能享受到行业红利,占据了比较好的位置,在甲方的可能因年纪被优化,但毕竟在行业内混迹多年,人脉极广,相信若降低要求还是能找到合适岗位,还在乙方的就更从容了,技术积累到现在,画画草图审审图,其实比同阶段的甲方舒服。

最难受的就是工作3-10年,沉没成本高,又没积累到足够的资本,处在人生买房、结婚、生子的关键阶段,父母在慢慢变老,我们还没足够强大,内忧外困,前路迷茫。

这个阶段不能轻易抛弃原专业,建议调整职业方向时,尽量做些能实现多目标的事情。比如考CPA,转金融需要相关证书,项目管理需要金融知识,个人理财也需要能看懂财报,一举多得,同样法律、读研也有类似效果。

过程很艰难!

安慰自己也好,坚定信念也好,我们可以从先贤中,获取力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与各位共勉!